農藥干懸浮劑加工工藝與流程:
農藥干懸浮劑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的劑型,現已成為基本加工劑型之一。干懸浮劑(簡稱SC)又稱水懸浮劑、膠懸劑、濃縮懸浮劑,是在表面活性劑和其他助劑作用下,將不溶于或難溶于水的原藥分散到水中,形成均勻穩定的粗懸浮體系。由于其分散介質是水,所以懸浮劑具有成本低,生產、貯運和使用安全等特點,而且容易與水混合,使用方便。與以有機溶劑為介質的農藥劑型相比,具有對環境影響小和藥害輕等優點。
[干懸浮劑]
干懸浮劑的制劑技術涉及到農藥化學、農藥制劑學、物理化學、化工機械等多個學科,研究和制造技術比較復雜。盡管早在20世紀70年代,干懸浮劑就已經出現,但由于受到研磨機械、表面活性劑等技術發展的影響,其推廣規模仍難與乳油、可濕性粉劑等大宗劑型相比。目前開發的品種,尤其是國內生產的多數干懸浮劑產品物理穩定性較差,貯存中易發生分層、沉淀,農藥有效成份難以均勻分散,甚至結塊不能從包裝物中倒出,嚴重影響了干懸浮劑這一農藥新劑型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使用。農藥干懸浮劑加工的設備和工藝非常重要,常常影響到產品的質量。
干懸浮劑加工工藝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:
1、根據選好的農藥有效成分的性質確定一種加工方法,即確定工藝路線;
2、選定合適的加工設備;
3、確定各組分的加料順序。
農藥干懸浮劑加工方法主要有兩種。一種是超微粉碎法(亦稱濕磨法),另一種是凝聚法(亦稱熱熔—分散法)。而農藥水懸浮劑的加工基本都采用超微粉碎法。
為了保證農藥干懸浮劑產品的性能,我國化工行業標準《農藥干懸浮劑產品標準編寫規范》(HG/T2467.5—2003)中規定,一般農藥懸浮劑產品應當控制有效成分含量、相關雜質*、酸堿度或pH值范圍、懸浮率、傾倒性、濕篩試驗、持久起泡性、低溫和熱貯穩定性等9項指標。這些指標可以保證農藥懸浮劑產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一些性能。但從保證其使用性能角度考慮,農藥懸浮劑還應控制一些必要項目。這些項目包括:離心穩定性、黏度和對水質適應性的試驗。
農藥干懸浮劑是當前*的環保型農藥制劑之一,但在我國農藥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還很有限,農藥助劑仍是影響該制劑開發的因素之一。隨著國外助劑進入中國市場和國內農藥助劑的開發,農藥干懸浮劑開發必將得到迅速發展。
Copyright © 2019 公司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:蘇ICP備14003860號-1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制藥網 總流量:520556 網站地圖